检验平台的检验方法及检验标准
检验平台工作表面不应有锈迹、划痕、碰伤及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。 工作表面不应有砂孔、气孔、裂纹、夹渣及缩松等铸造缺陷。各种铸造表面应清除型砂、且表面平整,涂漆牢固。各棱边应修钝。铸铁平台在精度等级低于”00″级的平台工作面上,对于直径小于15mm的砂孔允许用相同的材料堵塞,其硬度应低于周围材料的硬度。在工作面上堵塞的部位应不多于四处,其
1、检验平台涂色研点法
这种方法是在中小规格检验平台利用标准平板,涂色后对铸铁平板台面进行研磨点,检查接触斑点
的分布情况,以证明检验平台台面平度情况。使用工具最简单,但不能得出平面度误差数据。检验平台
最好采用0.1级精度的加厚标准平板。
二、塞尺检查法
用一根相应长度的铸铁平尺,精度为0~1级。在铸铁平板台上放两个等高垫块,铸铁平尺放在垫块
上,用块规或塞尺检查铸铁平板至铸铁平尺工作面的间隙,或用平行平尺和百分表测量。如图:
三、间接测量法
所用的量仪有合像水平仪、自准直仪等。根据定义,平面度误差要按最小条件来评定,即平度度误
差是包容实际表面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面间的距离。由于该平行平面,对不同的实际被测铸铁平板平面
具有不同的位置,且又不能事先得出,故测量时需要先用过渡基准平面来进行评定。评定的结果称为原
始数据。然后由获得的原始数据再按最小条件进行数据变换,得出实际的平面度误差。但是这种数据交
换比较复杂。在实际检验平台生产中,常采用对角线法的过渡基准平面作为评定基准,虽然它不是最小
条件,但是较接近最小条件。
对角线法测量检验平台平面度的方法是:以对角线的过渡基准平面作评定基准,对矩形被测表面测
量时的布线方法如图所示,其纵向和横向布线应不少于两个位置。用对角线法,由于布线的原因,在各
方向测量时,应采用不同长度的支承底座。测量时首先按布线方式测量出各截面上相对于端点连线的偏
差,然后再算出相对过渡基准平面的偏差。平面度误差就是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差。当被测平面为圆形时
,应在夹角为45°的四条直径方向上检验。
四、用光线基准法
用光线基准法测量检验平台平面度时,可采用经纬仪等光学仪器,通过光线扫描方法来建立测量基
准平面。其特点是,它的数据处理与调整方便,测量效率高,只是受仪器精度的限制,其测量精度不高。
测量时,将测量仪器放在被测铸铁平板表面,这样,被测表面位置变动对测量结果有影响,只是仪
器放置部位的表面不能测量。测量议器也可放置于被测表面外,这样就能没出全部的被测表面,但被测
表面位置的变动会影响测量结果。因此,在测量过程中,要保持被测表面的原始位置。此方法要求三点
相距尽可能远一些,如图所示的Ⅰ、Ⅱ、Ⅲ点。按此三点放置靶标,仪器绕轴旋转并逐一瞄准它们。调
整仪器扫描平面位置,使与上述所建的平面平行,即靶标在这三点时,仪器的读数应相等,从而建立基
准平面。然后,再测出被测表面上各点的相对高度,便可以得到铸铁平板表面的平面度误差的原始数据。
铸铁平台检验标准 :0级1级平板平台在每边为25㎜平方的范围内不少于25点。
2级平板平台在每边为25㎜平方的范围内不少于20点。
3级平板平台在每边为25㎜平方的范围内不少于12点。
铸铁平台工作表面不应有锈迹、划痕、碰伤及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。
工作表面不应有砂孔、气孔、裂纹、夹渣及缩松等铸造缺陷。各种铸造表面应清除型砂、且表面平整,涂漆牢固。各棱边应修钝。铸铁平台在精度等级低于”00″级的平台工作面上,对于直径小于15mm的砂孔允许用相同的材料堵塞,其硬度应低于周围材料的硬度。在工作面上堵塞的部位应不多于四处,其相互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80mm。